【热门】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锦集5篇
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,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5篇,欢迎大家分享。
活动目标:
1、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讲述"我心目中的英雄"。
2、能够主动学习英雄坚强、勇敢、不怕困难等品质。
3、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。
4、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。
活动准备:
1、请家长给幼儿讲一些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或者事迹。
2、幼儿所熟悉的英雄的图片。
活动过程:
一、故事分享。
1、以故事会———"我知道的英雄的故事"的形式展开,幼儿简要讲述。
2、活动室布置成"故事会"的形式,创设轻松的气氛。
3、请幼儿将自己要讲的"英雄"的图片展现在"英雄榜"上。
4、幼儿轮流讲述英雄故事。
二、简要梳理经验。
1、讨论"我心目中的英雄"。
————教师:你们觉得英雄是什么样的`人?
————教师: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?
————教师:他做过什么样的事情?
2、自由结伴讨论。
3、拓展经验。
结合生活经验,夸一夸"我们身边的英雄真多"。
延伸活动:
在阅读区里收集英雄故事的图文资料供幼儿自由阅读和欣赏。
教学反思:
从这堂课,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,不放任自流,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,顺其自然。不管哪种占主导,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,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,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。教无定法,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,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。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。
引言:
现在有许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,在家里收到无限的宠爱。孩子的很多要求都会得到家长的无条件满足,家长的百依百顺渐渐地在孩子心中觉得理所当然,慢慢地会用无礼的语言和表现,甚至生硬态度回应父母,是不尊重父母,不懂得感恩的表现,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孩子用感恩的`心对父母、他人说出感恩的话,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表达感恩的环境,使他们想说、会说、敢说、有机会说。孩子的文明之花自然盛开。
行动依据
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指出4-5岁幼儿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。
准备:
家里墙上贴一棵树;爱心形纸条若干;水彩笔。
任务卡:
1、看一看:这里有一棵树,你猜猜这棵是什么树?(感恩树)感恩树可以做什么用?(可以说出你心中的感谢。)
2、说一说:爸爸妈妈很爱你,你能发现吗?从哪些事情发现爸爸妈妈的爱?
2、想一想:思考:当你发现爸爸妈妈为你做事情时你怎么表达你的感谢?
3、议一议:怎么让你的感谢让爸爸妈妈感受到?看看妈妈在爱心形纸条上写给孩子的感恩话语。如:谢谢你为妈妈拿拖鞋;谢谢你为妈妈擦汗等。
4、做一做:在爱心纸条上记录自己感谢的话语贴出来。
1)在爱心纸条上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感谢话语。
2)将爱心纸条贴在爱心树上。
3)在爱心树旁向爸爸或妈妈说己记录的感谢。
孩子说己记录的感恩纸条时,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安静地坐下来听,并对孩子的感谢作出回应。
除了给爸爸妈妈感恩卡,也可以让孩子逐渐扩大到感谢身边的人和事。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,真正学会感恩身边的人。
【活动目标】
1。认识可回收、不可回收标记,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。
2。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,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,危害健康,有初步的环保意识。
【活动准备】
1。布置脏乱的小熊家和洁净的小兔家
2。旧报纸、饮料瓶、废纸盒、废电池、果皮、枯树叶、菜叶等。
3。可回收垃圾箱、不可回收垃圾箱、废电池回收垃圾箱各一个。
【活动过程】
1、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熊家和小兔家,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,比较两个小动物家的不同。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.欲望
2、教师出示可回收、不可回收的标记。引导幼儿学习分类。
(出示可回收标记),提问:什么叫可回收?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?
(出示不可回收标记),提问:为什么叫不可回收?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?
3、帮助小熊整理垃圾。
4、集体检查,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。
5、组成“环保小分队”,检查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。
【活动反思】
“垃圾”是环保教育中首选的教育资源,教师抓住了垃圾的“可回收”与“不可回收”帮助幼儿体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,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由此可见,周围生活中的资源,我们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,生活处处是教育。
活动目标:
1、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,认识大型建筑工具。
2、激发对建筑工人的感激之情。
3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,不做“禁止”的事。
4、使幼儿掌握一些建筑的基本常识。
活动重难点:
了解建筑工作的内容,环境,认识大型建筑工具。
通过想象创作,将建筑工地的景象用绘画记录下来。
活动准备:
1、《小朋友的书——勤劳的人们》
2、《小朋友的书——美工》
活动过程:
一、引题谈话
师:建造房子的地方叫建筑工地,我们一起去看看建筑工人是怎样造房子的
二、认识建筑工地
1、 观察有安全网、挂着红色横幅工地场景的图片
提问:图上看到了什么?安全网有什么作用?红色横幅告诉大家什么?
2、 观察有各种大型建筑工具的图片
提问:这些建筑工具的名称叫什么?它们分别有什么本领?
3、 欣赏工人打地基、砌墙、做框架、刷墙等的图片
三、感受建筑工人的`辛苦劳动
1、 讨论:你觉得建筑工人辛苦吗?
2、 小结:建筑工人辛苦工作,建造了许多的房子,我们才有舒适的生活
延伸活动:
完成“繁忙的工地”的画作。
活动反思:
“建筑工地”对幼儿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,孩子们在生活中没有实际接触过这些事物,而老师对于这一内容也没有一个专业具体的了解,因此只能从一个大致的环境和几种较普遍的建筑工具入手,丰富幼儿知识面
第二课时的绘画,考虑到幼儿想象、自由临摹的局限性,因此我作了范画的示范,讲解了几个注意要点,从幼儿的绘画表现看,主要有几项不足:
1、布局的合理性:画面中应是建筑物和吊车两个事物,但大多幼儿没有考虑第二因素,而将第一个事物画中间且过大,使得画面不够协调
2、事物的整体构造:这也取决于幼儿绘画的实际能力,有的幼儿还未达到对物体形的塑造能力
小百科: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,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,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,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、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。
活动要求:
1、教育幼儿讲卫生,懂得环境的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,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。
2、启发幼儿做一些环保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,培养幼儿自觉保护的良好习惯。
3、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,体会与同伴交流、讨论的乐趣。
4、愿意交流,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活动准备:课件制作、小小外星人、挂图一副。
活动重点:使幼儿懂得要保护环境。
活动难点:让幼儿能主动参与保护环境。
中班社会活动教案《让环境永远美》
活动过程:
(一)导入部分:“小朋友,你们好,我是徐老师,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,你们看他是谁?”外星人“贝贝”出现引起幼儿的注意。(“贝贝”我介绍:“hello!小朋友,你们好!我的'名字叫贝贝,来自另外一个星球。我们的星球上什么也没有,很荒凉,妈妈告诉我,地球是个很美的地方,我就来到这里。可看到的并不像妈妈说的那么美。我拍了几幅照片,小朋友你们看。)并引出课题。
(二)基本部分:
1、教师演示课件(1—3幅图),并提问:“谁来说一下他们这样做对不对?”(幼儿回答)为什么不对呢?(幼儿回答),幼儿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演示课件。
2、“他们的行为都不对,因为这破坏了我们美丽的环境,那么小朋友应该怎样做?”(幼儿回答)
3、开阔幼儿的思维,让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你还见到过那些破坏环境的现象。
4、人们在不知不觉的破坏着我们的环境,看地球妈妈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,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地球妈妈笑起来?(幼儿回答)
5、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,老师把小朋友的办法编成了《拍手歌》,小朋友想不想听?老师把《拍手歌》教给幼儿。
《拍手歌》你拍一,我拍一,不要随意扔垃圾;你拍二,我拍二,人和动物好伙伴;你拍三,我拍三,烟囱别再冒黑烟;你拍四,我拍四,正当绿色小卫士;你拍五,我拍五,植树种草保水土;你拍六,我拍六,不让清水变黑臭;你拍七,我拍七,地球妈妈穿花衣;你拍八,我拍八,美丽地球我的家;你拍九,我拍九,保护环境齐动手;你拍十,我拍十,美丽“家园”永保持。
6、教师演示课件,让幼儿欣赏美丽的地球,教师进行讲述。
7、教师幼儿装扮图片“幼儿园”。
(三)结束部分:
秋天到了,幼儿园落了好多树时,小朋友和贝贝去院里把落叶捡起来好吗?还等什么,让我们快出发吧!
教学反思:
教学过程中,幼儿积极配合,认真尝试,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,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,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,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。
文档为doc格式